当前位置: 首页-> 科技

体检人次激增至4.31亿!曾强主委:预防关口前移需要人工智能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26日 08:49   来源:中国网   发布者:樊华   阅读量:7620   
导读:体检和患病人数猛增,医疗资源却处处掣肘,如何有效实现疾病预防关口的前移?4月21-28日,“2023第十届301论健暨第十二届全国体检中心主任高峰论坛、全军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隆重举行。会上,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解...

体检和患病人数猛增,医疗资源却处处掣肘,如何有效实现疾病预防关口的前移?4月21-28日,“2023第十届301论健暨第十二届全国体检中心主任高峰论坛、全军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隆重举行。会上,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健康管理研究院主任曾强教授尖锐指出,全国大多数体检机构仍以辨病体检为核心,没有真正做好预防。基层和县域体检中心面临最大的问题不是“盖房子”,而是缺少主检医师。对此他认为,实现预防关口前移的破局之道在于人工智能,“人不够,病和事又多,破局只能从人工智能开始”。

此次大会恰逢“301论健”创办十周年,十载岁月淬炼,301论健已打造成为我国重要的健康管理学术交流平台、国内健康管理学术论坛的标杆。大会上,曾强教授作《人工智能引领健康管理新十年》主旨报告,对中国健康管理行业十年来的发展进行梳理回顾,并介绍人工智能赋能健康管理行业的应用实践,展望未来十年人工智能对健康管理行业带来的影响。

回顾过去十年:国民健康管理意识提升 医疗资源处处掣肘

曾强教授介绍,健康管理在过去的十年里,国民健康管理意识提升,“定期检查,预防为主”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我国健康检查人次从2009年的2.3亿人次增至2020年的4.31亿人次;技术层面,我国健康管理从传统的体检技术,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往检前和检后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延伸。

然而,我国国民健康管理仍然面临着“老人多、异常多、知道少”的严峻现状。“老人多”,国家卫健委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预计2035年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异常多”,据2019年《中国国民健康与营养大数据报告》,慢性病患病率已达23%,死亡数已占总死亡数的86%;“知道少”,《中国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12年的8.80%提升至2021年的25.4%,但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且区域差异大。

“从国家层面来看,仅仅靠药片、手术刀片解决不了问题,民众的主动健康意识提升尤为重要。”曾强教授补充说。

与此同时,我国医疗资源又受到医生等专业人才有限、住院总费用攀升,以及检查仅关注当前疾病,缺少对未来预测的“短视”观念的种种掣肘。“检查上的关口前移十分必要,但前移怎么做,这是留给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望未来十年:破局从人工智能开始 让健康无处不在

从2016年AlphaGo横空出世,到2022年ChatGPT和AIGC大火出圈,再到2023年初GPT4再次颠覆人们的想象,人工智能已然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各领域的关注和重视。

尽管前述技术都由国外公司研发,但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层面,国内企业“技术水平+用户体验”双轮驱动,甚至已经走在了前头。

曾强教授表示,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辅助诊断、精准医疗、分级诊疗、远程医疗、多病种及罕见病种诊治等领域。近年来,国内已经研发上市了一批基于应用层面的医疗人工智能产品,例如基于触诊成像技术的乳腺癌智能诊断、磁控胶囊胃镜人工智能辅助识别、CT影像人工智能定性辅助诊断、临床病理切片人工智能分析等等。

曾强教授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已逐渐为人熟知的视网膜影像人工智能检测。眼底视网膜是全身唯一能够无创观测到血管和神经的器官,通过一张视网膜照片,不仅能够看眼底病,还能够知晓全身血管状况和神经改变,早期发现心脑血管疾病、痴呆等全身疾病风险。

在痴呆风险评估上,CAIDE评分是目前国际上认可度最高的痴呆风险预测工具,但其计算需要采血、收集多维度的健康信息,有创、耗时且不便于被医生掌握,难以推广应用。由北大医学部、解放军总医院等科研院所,以及鹰瞳Airdoc合作研发的基于眼底照片的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在1分钟内,快速准确地估算CAIDE痴呆风险评分,以识别痴呆高危人群。研究成果发表在老年医学顶刊《Age and Ageing》。

健康管理的关键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数据显示,痴呆风险处于低风险的人,未来二十年仅有1%可能会真正患有痴呆,而如果处于高风险,未来二十年真正患有痴呆的风险将提高至4%-16%。总体来说,认知风险及早发现并采取措施可以预防40%的痴呆症。

“医学的未来应当让人活得更有尊严,有了人工智能,医生的价值可以得到最大程度地体现,实现机构、学科、行业的跨越式、颠覆式发展。”曾强教授总结道,未来十年应该应用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新技术,找到健康管理的抓手,让受检对象和被管理人群能够实现真正的健康促进,让所有从业者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为健康中国做出更大贡献。“新十年,新发展,人工智能可以让健康无处不在!”

~全文结束~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微信